陈小君成为我市第2例非亲缘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___—身患白血病的湖南16岁少女接受珍贵生命“馈赠”
发布时间:2007-06-14 10:46:13 来源: 发布者: 浏览10438 次
6月12日上午12时20分,陈小君走出北京道培医院血液科层流室。当日下午1时30分至三时30分,在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一名身患白血病的湖 南籍16岁女孩,接受了来自陈小君的珍贵生命“馈赠”——从他体内采集的130毫升造血干细胞被成功输到患者身体,生命“对接”顺利完成。陈小君由此成为 我市第2例、我省第20例、我国第695例非亲缘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陈小君是唐钢医院检验科一名年轻的医生。2006年7月,他报名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正式注册成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今年3月6日, 陈小君接到唐山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得知通过中华骨髓库检索,他与一名在北京307医院住院的患者低分辨分型相合,如果他愿意,将抽血做进一步配型,陈 小君爽快答应了。4月27日,陈小君再次接到市红十字会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患者与他已进行高分辨检测,经患者主管医生对高分辨结果分析确认,可进行移 植前准备。听到这一消息,陈小君非常激动,他当时正在天津肿瘤医院进修,他告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万分之一配型成功的机会,我遇上了,很幸运,能挽救一 个人的生命,值得。我已做好心理准备,请随时安排造血干细胞采集”。
6月8日下午,在市红十字会、唐钢医院有关同志陪同下,31岁的陈小君赶往北京,踏上为一名素不相识的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神圣之旅。陈小君的妻子孟淑娟也是唐钢医院的一名医生,对丈夫的善举她非常支持,为给丈夫鼓劲,她将3岁的孩子托付给家人,陪同陈小君前往北京。
6月9日住院以来,医生每天为陈小君注射一次细胞动员剂,因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量极少,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药物动员之后,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20倍-30倍,以满足移植需要。
6月12日上午8时40分至12时20分,陈小君接受了造血干细胞采集,一般情况,造血干细胞采集分两次进行,医生说,因陈小君身体状况好,细胞动员好,所以一次采集成功,共采集造血干细胞130毫升。
2004年,我市首例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华北煤炭医学院大学生周伟用大义之举,完成了与一名陌生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对接。时隔3年,我市第2例非亲缘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陈小君再次用行动诠释了同样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