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
发布时间:2014-04-10 17:00:51 来源: 发布者: 浏览11759 次
开滦集团公司员工郭鹏程同志是河北省第38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也是该公司实现成功捐献的第一人。
郭鹏程同志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09年6月两次捐髓救人,挽救了一位18岁少年的生命。他的感人事迹广为流传,曾入选唐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在他所在单位——开滦林南仓矿业分公司,他的事迹更是鼓舞了许多年轻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两年前,这矿开展了“道德讲堂”活动,郭鹏程同志走进讲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鼓励大家正确认识捐献活动,勇敢地加入志愿者队伍。
一年前,这矿的“道德讲堂”走进了子弟学校,郭鹏程为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捐献经历,弘扬红十字精神。令人没想到的是,这颗博爱的种子悄悄地种进了一位小学生的心田,而这个孩子的爸爸今年初就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筛配型成功。这位父亲就是郭鹏程的同事,林南仓矿业分公司矿山救护队工会主席、技术员马杰同志。消息传来,马杰的家里掀起了轩然大波,父母、兄弟姐妹都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一致反对马杰去捐献。妻子虽然理解他的选择,但是对捐献是否会影响他的健康深怀忧虑。马杰耐心地为家人讲解捐献常识,表明自己捐髓救人的决心。这时,更令人意外的一幕发生了,11岁的女儿站了出来,一本正经地为大家讲起了郭鹏程叔叔的故事。原来,她在“道德讲堂”上听过郭叔叔的事迹,爸爸也给她讲过捐献的常识,就这样,志愿服务的精神扎根在了小姑娘的心田。她朗声地向家人“宣告”:郭叔叔就可以捐髓救人,爸爸为什么不可以呢?要是爸爸捐出一点干细胞就可以救活一个病人的话,这是多了不起的事情啊!听郭叔叔讲他的故事的时候我就想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做志愿者,现在爸爸配型成功了,我支持爸爸去捐献!孩子的一番“演讲”,简直如“定海神针”,大人们一时陷入了沉默,继而想通了这件事,于是,一个“决议”迅速形成,由马杰的妻子陪她去捐献,奶奶住到马杰家来照顾孙子孙女的生活。
就这样,马杰夫妻二人带着家人的挂念和祝福,带着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和祝愿,待着所有人满满的爱心,踏上了这条不平凡的捐献之旅!4月10日,经过两次采集,300多毫升殷红的干细胞悬液被装入保温箱,有医务人员护送着,送到那位素不相识的患者的病床旁,这是生命的火种,这是一个花季少年全部的人生希冀,是一个家庭的未来!这300多毫升血液承载得太多了,这也是马杰全家人的心愿,一个普普通通却善良的家庭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好诠释!
马杰捐献成功的消息传回单位,单位领导和郭鹏程同志都打来电话表示慰问和祝贺,这个暖心的故事迅速在百里矿区和社会上流传着,它必将鼓舞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积极投身到志愿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