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于田地震灾区:住房重建是受灾群众主要需求
发布时间:2014-02-24 12:00:19 来源: 发布者: 浏览10664 次
新疆于田县7.3级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迅速成立“新疆于田地震救灾工作组”奔赴灾区,为灾后科学重建做好前期的需求评估工作。经过走访工作组发现,住房重建是受灾群众的主要需求。
21日,工作组来到策勒县博斯坦乡。据乡长阿迪力·阿不都艾尼介绍,策勒县博斯坦乡有2452户人家,年平均收入是4171元,主要收入靠畜牧业和劳务输出。地震灾情造成121户民房倒塌,使原本计划今年建造的356户抗震安居房增加到477户。乡政府为了让更多的村民住上安全的抗震安居房,并使个人支付费用降到最低,计划将为孤寡老人和人口少的家庭盖的抗震安居房从80平米改为45平米,这样个人支付费用只有1万元。
“但即使是这样,还有部分村民支付不起。”新疆自治区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海丽曼走访了村上的灾后集中安置点,“那里的老人们告诉我们,希望尽快有抗震安居房住,哪怕卖掉赖以生存的羊只或者向银行贷款,虽然这样以后的日子会更加艰难。”
“抗震安居房建设是此次强震之下无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受灾群众对此也有很清楚的认识,参与热情高,需求大,但由于贫困因素,相当一部分村民仍无力参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灾救护部灾害管理处处长吴宏军说。
除了住房重建,工作组还注意到,生计恢复也是灾区当下的迫切需求。灾区以畜牧业为主,牲畜养殖是主要的经济来源,而地震导致了很多牲畜圈毁损,牲畜死亡。此外,诸如村庄公共基础和防灾减灾设施几乎为零、用水与卫生条件极差、受灾自我恢复能力极弱等问题,也是工作组重点走访的内容。
吴宏军认为:“工作组通过连日来对重灾县的灾情考察和需求调研,感受到于田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对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原本就很贫困的当地群众来说,是真正的雪上加霜,因此需要得到更进一步的支持与帮助。”
红会工作人员走访策勒县乌鲁克萨依乡英阿瓦提村的灾后集中安置点。张薇/摄
策勒县博斯坦乡墩巴格村中倒塌的民房 张薇/摄
策勒县博斯坦乡墩巴格村中倒塌的民房 张薇/摄
策勒县博斯坦乡墩巴格村中倒塌的民房 张薇/摄